去大醫院看病難,是很多人的共識,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昨日,遼寧省政協委員陳金玉建議應該在我省逐步建立和推行家庭醫生制度。
  委員:建立家庭醫生首診機制
  陳金玉說,家庭責任醫生制度就是基層醫療機構和它所轄的居民通過契約的方式簽定服務,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這樣一項制度。
  “家庭醫生制度說白了就是有個頭疼腦熱或者治療周期較長的慢性病,先到社區服務機構看病就醫。”陳金玉表示,載體就是家庭醫生制度。
  “首先要建立與居民簽約機制,讓簽約的居民嘗到家庭醫生就醫的便利。”陳委員說,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然後建立家庭醫生首診機制,讓居民看病首先想到的是基層衛生平臺,在這級醫療機構有每個人的健康檔案,慢性病還會有跟蹤治療。轄區居民有慢性病,基層衛生平臺就要負責慢性病管理,如果覺得這個病大的話,負責給患者轉診,治完需要康復還要回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做。
  大醫院應治療疑難雜症 專家看小病是浪費
  陳委員表示,今年遼寧省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將逐步推開,城市的一些社區服務中心會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醫院就應該承擔疑難雜症的治療,讓醫院大的專家來看小病是極大的浪費。
  同時,家庭醫生的水平也會影響這項制度的實施,如果家庭醫生水平特別低,老百姓也不願意簽約。
  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的狀態是家庭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的短缺。陳委員給出一組數據,現在全省全科醫生有1850名左右,可規定是每萬人口有2到3名全科醫生,缺口在1萬人左右。
  陳委員說,目前全科醫生的主要培養方式是轉崗培訓,且培養的對象是現有的基層衛生人員,層次相對較低。
  陳委員建議,應該加快遼寧省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生的培養,臨床醫師設立全科醫生方向,培養高標準的全科醫生,充實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家庭醫生。
  據遼寧廣播電視臺  (原標題:我省應建立家庭醫生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36irnr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