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本正經 □周昭遠(三甲醫院醫生)
  廣州已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問題日益突出。我的門診病人中,60歲以上占7-8成,其中大部分是慢性病,只是到醫院定期開藥維持治療,有不少老年人因智力減退或活動障礙,看病需要陪護,也常見到因此重覆用藥或忘記用藥從而導致病情惡化而住院的個案,這些都給病患及家庭造成極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因此,醫院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有些病人儘管情況穩定,家屬卻不願接回家(多因家裡住不下或請不起保姆),如果醫院考慮到床位緊張和醫保定額限制要求病人出院,他們就會在多家醫院輪流住院。從醫生看來,這樣無疑浪費了醫療資源,並導致住院難問題惡化。
  假如住家附近的社區有老人寄養中心,這些病人都可在社區處理。報載,廣州明年將加大購買“為老服務”,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讓老人居家社區養老也可享受到專業的“醫養服務”。在養老院供不應求,更何況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費用或願意去養老院養老的今天,在社區辦老年人“醫養中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舉措。中心可根據老年人本身的情況和家庭狀況,不同人採用不同的方法並收取相應費用,實在困難的家庭,可由政府提供大部分補助甚至全包費用,其他人員由政府和家庭分擔不同比例的費用,既能為家庭減負,也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並可減輕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
  假想一下,社區里有了這樣一座“醫養中心”,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日托,白天可在中心工作人員照顧下用藥吃飯,晚上則回家團聚睡覺,次日早餐後再來;如果家屬下班遲了,還可以全天在中心吃飯娛樂治療。個別特殊情況的,則可以吃住醫療娛樂都在中心,家屬有時間再接回家小住幾天,這樣就解決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社會難題,為市民辦了實實在在的好事。
  如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能在社區進行,也解決了社區醫生病人少難施拳腳的問題,既方便病人也有助於社區醫生醫療水平的提高,還能解決相應的待遇問題,因此社區醫養中心如果辦得好,應該是一舉多贏的好事。
  一直以來,既要解決市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社會難題,又要能減輕家庭負擔;既要解決社區醫生的工作和待遇問題,又要減輕大醫院的醫療負擔,緩解看病難,這些都是多年醫改的頑疾。如果“社區醫養”辦好,或許能為醫改解套。希望政府拿出勇氣,為市民解決實際問題。當務之急,是要做好資源分配,避免出現叫好不叫座甚至冷場的狀況。  (原標題:辦好社區醫養,醫改可望解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36irnr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